語言
線束走向的注意事項: 1、線束應沿著車身的邊,槽,梁等部位布線,以避免線束承受壓力。   […]
線束走向的注意事項:
1、線束應沿著車身的邊,槽,梁等部位布線,以避免線束承受壓力。
2、為降低線束的長度,盡量選擇H型布線。
3、不直接和車身銳邊接觸,一要留有間隙,二要增加保護避免車身銳邊損壞線束外部絕緣層,導致短路事故,三過孔處加膠套保護。
4、盡量避開或遠離熱源,用隔熱材料防護后,距離≥50mm;避免與燃油管路、制動管路使用相同的固定點。避免與燃油管路、制動管路交叉或接觸;禁止線束在管路接頭下方形成交叉,以防引起火災;線束與管路經過相同路徑時,應上下分層或并排布置。
5、與運動件(如飛輪,凸輪軸,皮帶等)之間留有安全距離,≥25mm
6、線徑d≤35mm的線束,線束內圓角半徑r應大于d;當線徑d>35mm時,線束內圓角半徑r應大于1.2d。
7、插接件盡量避免垂直布置,以防塵防水。
8、門線束的孔位要低于車身側的孔位,避免液體沿著線束流入車身內部。
9、 電動座椅座椅等線束,應充分考慮線束是否會與其他零部件產生摩擦或是否滿足座椅運動空間距離。
10、一些線束與車身產生平行運動的線束,應增加海綿或固定,以免產生噪音。
線束固定
1、為保證線束的方向性,特殊位置應使用防轉7X12卡扣
2、避免隔空布線,兩個固定點的距離不大于300mm,鈍角拐點處布置一個固定點;直角拐點需布置兩個固定點;避免與邊緣干涉磨損,銳角拐點在線束中避免出現(xiàn)。
3、在插接件前不大于100mm的合適位置,考慮設置固定點。避免振東過程中端子受力。
4、與振動或運動件連接的插件要有固定,避免振動在線束上的傳遞,導致線束內連接點及插接件內端子的虛接。
EMC
1、合理布置用電器,盡量縮短信號線長度.
2、關鍵系統(tǒng)、重要系統(tǒng)(氣囊,ABS等)的接地線單獨布置在一位置,避免受到其它接地線的干擾。
3、信號電源線應避開大電流零部件的電源線,其間隔應大于100mm。盡量避免平行布線。
裝配 維修工藝性
1、盡量避免在相近位置布置型號和顏色均相同的插接件,避免裝配過程中出現(xiàn)誤插。.
2、插接件末端的線束應預留一定的長度,便于插接件的插拔,對于開關端的線束,建議預留80-100mm。對于儀表,音響,空調面板等維修率比較高的電器件,其后端線束預留到可以容易插拔的長度。
3、插接件布置在容易發(fā)現(xiàn)的位置、布置在手和工具容易操作的位置。
4、發(fā)動機裝配后插接件應便于連接,主要是指發(fā)動機線束和發(fā)動機艙線束、發(fā)動機控制器ECU的連接。由于發(fā)動機在工作狀態(tài)下處于振動狀態(tài),為了使發(fā)動機線束和機艙線束、ECU連接可靠,需要適當增加發(fā)動機線束的長度(一般增加長度不小于50mm),也需要在發(fā)動機線束端的插接件前100mm左右增加一個固定點,將其固定在車身上以避免發(fā)動機振動的傳遞,導致插接件松動、端子虛接。